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086篇
  免费   1575篇
  国内免费   1138篇
教育   213049篇
科学研究   36021篇
各国文化   4801篇
体育   15503篇
综合类   11905篇
文化理论   6815篇
信息传播   53705篇
  2024年   1221篇
  2023年   4033篇
  2022年   3208篇
  2021年   4898篇
  2020年   5828篇
  2019年   6065篇
  2018年   3133篇
  2017年   5293篇
  2016年   6746篇
  2015年   11686篇
  2014年   27156篇
  2013年   22911篇
  2012年   27570篇
  2011年   28418篇
  2010年   24458篇
  2009年   24383篇
  2008年   27113篇
  2007年   21990篇
  2006年   17143篇
  2005年   14644篇
  2004年   12594篇
  2003年   10915篇
  2002年   8889篇
  2001年   7379篇
  2000年   5557篇
  1999年   2155篇
  1998年   1474篇
  1997年   1243篇
  1996年   976篇
  1995年   782篇
  1994年   525篇
  1993年   353篇
  1992年   313篇
  1991年   252篇
  1990年   209篇
  1989年   204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57年   1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邹吉权 《成人教育》2021,41(4):46-52
1+X证书制度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是探索构建国家资历框架的基础性工程。1+X证书制度涉及多方利益主体,事关人才培养体系重构。基于1+X证书制度的实施,提出“四方联动、五链耦合”人才培养机制。所谓“四方联动”,是指政府、学校、企业、培训评价组织四方高度协同、实时联动;所谓“五链耦合”,是指基于1+X证书重构教学流程、再造课程结构,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智慧型岗位、模块化课程、结构化团队、项目化教学、复合型人才五个环节高度耦合、环环相扣,形成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机制,以期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92.
我国学分银行在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资历框架视域下,学分银行应有新的战略定位,通过服务资历框架体系,将自身打造成为学习者成才就业的根据地、教育机构人才质量的检测地、企事业单位选人用人的首选地、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决策的来源地.基于学分银行战略定位,学分银行可以做"三位一体"的服务布局,即建构学习成果服务体系、人才成长服务体系、教育决策服务体系,以实现学分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993.
加强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我国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终身学习是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重要路径.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以访谈法,探究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科技创新人才的终身学习现状发现,科技创新人才具有提升职业能力的学习动机,偏爱混合式学习方式,善于通过在线社群联通知识,在线资源付费意愿强烈,体现了科技创新人才身份符号下的成长需求、技术影响下的学习转变以及知识价值下的理性消费.针对研究结果,从政府、企业及个人角度提出了针对科技创新人才终身学习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94.
终身学习是世界各国都在关注的重要教育议题.多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终身学习议题发布了一系列重要报告.202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研究所推出了最新报告《拥抱终身学习的文化》.报告提出要在2050年前建成终身学习型社会,而该教育愿景的实现又依赖于文化的转变——形成终身学习文化.对该报告中关于终身学习文化的环境建构与养成两个主要部分的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将有助于我国学者进一步了解面向2050年的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关键信息和核心行动要点等,进而为我国转变为终身学习型社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5.
博士生群体是推动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博士生教育普遍存在重科研能力培养轻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博士生科研精神日益弱化。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文化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以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介绍了该实验室以“激扬梦想 追求卓越”文化为精神滋养,励人以志、启人以趣、育人以规,助力博士生成人成才的做法,以文化引领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996.
全球化发展既推动新兴产业、新兴学科的发展,也推动新工科人才的培养。新工科人才要有应对全球化发展的适应力和胜任力,要主动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围绕全球化视域下人才培养目标,以能源动力类学科为例,探索建立"卓越工程师培育平台""学业指导工作平台""人文素养提升平台""创新能力提升平台""挂职实践锻炼平台""海外交流培养平台"等六大人才培养平台,全方位提升全球化视域下新工科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97.
OECD优质教师选聘与培养策略如下:增加学校选聘教师自主权;关注教师职前实践经验获得;提供以校内"定制"培训为基础的多样化在职培训。保障措施如下:变革领导实践,提升学校关怀;重视教师评价过程的设计;建立合理的薪酬结构。对我国乡村师资培养的启示如下:实施职前培养与就职学校的精准对接;增强第三方对师资评价赋权;建立服务教师终身专业成长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998.
《物理教学》2021,(4):F0003-F0003
学校简介重庆市铁路中学校创建于1956年,坐落在重庆九龙国际文化半岛上,是全国特色学校、清华大学生源中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生源基地实验学校、全国首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全国德育科研先进学校、重庆市美丽校园、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智慧校园、市首批德育示范学校、市首批科技教育特色学校。  相似文献   
999.
高峰 《教育探索》2021,(11):61-66
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为思政课建设融注了丰盈力量.为使文化滋养的味道离学生更亲、更近、更浓,可将中华文化做一些融合行业、地域、校域文化的多样化表达,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行业和地域优秀文化、校园特色文化成为文化融入思政课内容选择的三重向度,让思政课更富"中国味道"、饱含"家乡味道"、充满"特色味道".应从思政课的顶层设计、机制建设等方面加强文化与思政课的逻辑互构.深刻审思文化知识的逻辑结构、价值属性及深刻内涵,实现文化与思政课内容的有效融通和对接,结合文化与思政课的规律特点,善于用好"故事思维",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建设等,使文化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有效纳入"课程思政"的立德树人系统.通过文化资源向思政课资源的转化和开发运用,引领学生对文化自信的深层次认同.  相似文献   
1000.
刘娜 《教育探索》2021,(11):67-70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追星模式逐渐发生了改变,形成了名为"饭圈"的"粉丝"群体.他们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为自己的偶像应援,逐步形成了"饭图文化".而担负未来社会发展重任的青少年俨然成为饭圈的主力.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立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这种风气的不良影响,如价值观的扭曲、对网络暴力行为的潜在助长以及对学校校风及班风的负面引导.要想因势利导,发挥"饭圈文化"对青少年的积极作用,就需要政府加强监督管理、媒体优化宣传内容、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教师发挥示范作用、家长注重沟通交流并给予感情空间,社会、家庭与学校等三个方面形成合力,有的放矢地对青少年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